伦理角大讲坛第二场

2014-10-30 13:28: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解读《中庸》的数理逻辑
 

20141029日(周三)19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一课北座202,伦理研究会举行了伦理角大讲坛第二场“解读《中庸》的数理逻辑”的讲座。主讲人依旧是李伟宁老师,本次讲座李伟宁老师对上一次的讲授内容加以补充、解释,结合《中庸》进一步阐释了易的逻辑体系


讲座开始由主持人李诗静同学引言,点明了《大学》、《中庸》和《易经》的其中联系。接着,因为上一场有同学反映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于是李伟宁老师便对上次讲授内容加以解释讲解。然后,老师用《论语》中的“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作本次讲座的导言,李伟宁老师的观点认为,“予一以贯之中的“一贯”是归纳与演绎的连贯,老子的《道德经》中也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而把学习和自我实践的认识归纳到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归纳,归纳的目的是为了演绎,从一原始反终演绎认识。李伟宁还认为老师《大学》《中庸》是孔子儒学的核心思想嫡传的概括。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晚年著有《四书道贯》是以《大学》之言“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组成“八纲”,把儒学的四书连贯成一个统一整体,李伟宁老师认为这是儒学研究的一个伟大贡献。并建议我们学《四书五经》和中国历史经典文化应该从《大学》《中庸》开始学起。

接下来,李伟宁老师便分了四部分讲述《中庸》的数理逻辑。第一部分是从《中庸》首言看《大学》《中庸》之贯。《中庸》首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明了要适者生存,首先要战胜自我,理性控制自我,与环境谋求和谐。而《中庸》穷追格物的根本在教育。第二部分是从中和原理看《易》儒演绎。中和原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中和原理是用《易》逻辑体系演绎的自然原理,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归纳总括。第三部分是儒学核心思想原理象数理推演。主要讲“仁、义、礼、道、德、智、信”的内涵。第四部分是儒学核心思想原理的一以贯之。李伟宁老师以《易》为工具形成的归纳演义的方法,把儒学核心思想原理的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展示给我们看和阐释了其中逻辑思维。

讲座结束后,依旧有一帮积极认真的同学围着老师,请他解释其中他们在理解中遇到的疑惑问题,李老师也依旧耐心为同学解答。在抽奖环节中,一位幸运者获得了一份李老师精心准备的精美书籍。下一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让我们继续期待李伟宁老师的精彩演讲!



 

来稿单位:伦理研究会
撰稿人:陈燕君
审稿人: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