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道论坛:聚焦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2018-11-09 21:51:05 来源: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政治学社 点击: 收藏本文


2018年11月1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主办的政道论坛在文科楼211讲学厅开讲。身处扶贫第一线的工作队队长们带着对自身的经验与思考,交流分享他们眼中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化广大师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拥护。

参会嘉宾有:广东省税务局处长、省税务局驻梅州扶贫工作队长华关,广东省税务局副处长、驻梅州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谢沁华,深圳市税务局驻汕尾市扶贫工作队长麦柏强,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驻汕尾市扶贫工作队毛正富,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刘志鹏,政治学社指导老师阮思余副教授,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杨和焰、副教授陆小媛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茅根红。


麦柏强:华师学子,沉稳理性有情怀

麦队长首先提到扶贫的五大要点:一是“落实三保障,一担当”,保障农村就业水平全面提升、资助补贴全面落实、村民生活全面改善,作为领导干部应自觉承担起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二是“党建促扶贫 全力推广精准扶贫”,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及村委会建设,深化责任意识,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扶贫决心;三是“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完善农村教学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配备,帮助乡村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四是“一村一品 助推脱贫致富”,结合当地实际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建设乡村品牌;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1.jpg

麦柏强队长分享工作体会

根据麦队总结自身工作以来的体会,从一名“税官”转移到一名“村官”,要靠情怀又不能止于情怀,要有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又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方法有技巧进行精准扶贫。基于此,脱贫之时方指日可待。


毛正富:军人出身,一身正气担道义

毛正富队长首先用三个小故事为大家介绍了三位贫困户,其生活艰难程度旁人若无经历难以想象,但随着扶贫工作开展,其生活面貌逐渐改观。接下来他讲到扶贫的四个重点。一是“抓好教育”,通过经济资助的形式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二是“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坚持反腐和打黑除恶,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三是“重视基础生活物资的保障”,保障水、电、教育、医疗等生活必备物资。四是“发展产业,着眼于长远发展”,不断研读政策,让产业活得下去。

2.jpg

毛正富队长介绍扶贫工作重点

毛队长谈到搞产业扶贫之时自己跑断了三双皮鞋,但正是这种攻坚耐劳的精神,使得他成功在当地开办起了养猪厂。“别人都说在这企业是绝对办不起来的,但我想试试看。如果真不行,我也得亲眼看到它是怎么死的。”毛队长的话引人发笑之余,又让我们见到扶贫工作者的坚韧和担当。


华关:北大学子,学术精英甘奉献

华关处长作为省直机关派到地方的扶贫队长,虽拥有良好的资源,但如何真正有效帮助脱贫,也需要付诸巨大心力。他总结扶贫的几大重点。一个是“重视教育”,不仅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还要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二是“获得领导的重视”,多请领导来视察情况。三是“采取正确的扶贫策略”,把扶贫队长、村干部和领导串在一起,用不同身份开展不同工作。四是“重视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开展好家风活动,组织文艺晚会。五是“扶真贫”,仔细筛选,对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进行资助。六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开展各种特色产业。第七个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水源情况。

3.jpg

华关队长分享扶贫工作经验

“早上在村内陪着村民一起吵吵嚷嚷,晚上回去得跟教授文绉绉探讨学术”,华队长这样讲述自己工作的状态。不难看出他们的辛劳,身兼多种角色。但他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扶贫第一线的战士。


论坛沙龙:共同探讨扶贫模式持续发展

在队长们分享完自己的工作后,围坐探讨交流提问环节。政行学院阮教授首先向队长们询问“扶贫”过程中有何重要的经验?为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使乡村发生巨变?作为扶贫队长,又如何使扶贫工作真正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

对此,麦队认为,当地村干部应厘清自己的主体责任,积极配合扶贫工作安排;毛队表示当路线方针确定后,领导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因人施策精准扶贫;华队长则认为首先中央层面的关注与推动是关键,其次要理顺扶贫工作的主体责任与帮扶责任,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政策资金资源,最后要充分尊重乡村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地考虑问题;谢队长谈到,应提升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政策执行力,同时需要强大的扶贫队伍支持,当然也离不开扶贫工作人员自身的奉献精神。

4.jpg

师生围坐探讨扶贫模式持续发展

刘志鹏老师引申发问:就产业扶贫来看,扶贫工作队和地方的合作机制是否存在着某些问题?又应如何应对?毛队长就此回答道,产业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支持,需要扶贫工作者协调各方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以合法途径为产业扶贫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扶贫工作队作为帮扶者,应自觉研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政策落实,纠正为了扶贫补贴而发展产业的错误思想。华队长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目前消除村民疑虑,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关键所在;同时农村缺少致富的带头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产业扶贫的难点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产业扶贫不能违背当地意愿“硬搞”,而应在充分尊重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进行落实。

16级政行学院本科生乡智洋提出了两个问题:“扶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是一种人脉扶贫?此外,扶贫工作队的离开会不会
引发投资的出走,即扶贫成果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5.jpg

政行学子就扶贫工作提出自身困惑

毛正富队长主动接过问题,首先针对“人脉扶贫”,他表示有利益交往型和情感联系型人脉这两种不同概念,并指出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正确与否深刻影响到其对人脉资源的选择和培养。为此,领导队伍应自觉避免为了扶贫业绩而进行的钱权交易,以合法方式获取扶贫资源;其次,就保持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而言,扶贫工作当中所吸引的投资出于自身经济利益不会轻易出走,同时,如果能在扶贫工作中形成品牌产业,有可观经济效益,反而会进一步带动投资,由此可见,扶贫成果不仅可持续,还是可以扩大的。

本次论坛扶贫队长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感悟与师生们深入剖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回顾他们的对话,不难发现,扶贫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三个要素:中央层面的重视、扶贫工作队的灵活帮扶以及村委干部的积极配合,这其中扶贫工作队更是起到联系上下的纽带作用:一方面,扶贫工作队应积极响应落实中央层面的号召;另一方面,则需要充分调动村委层面的主体意识,协助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6.jpg


7.jpg

第六期政道论坛嘉宾、师生合照




来稿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政治学社

撰稿人:王雨晨

审稿人:江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