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释中”意味着什么?

2019-12-30 16:54:07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2019年11月27日下午15:0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匡钊老师主讲的解读“以西释中”专题讲座,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22会议室拉开帷幕,场内师生济济一堂,气氛热烈。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许雪涛老师主持。

图片9.png

匡钊老师讲解

首先,匡老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哲学研究所的性质与功能。其次,匡老师明确地指出,目前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中国性”问题,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图片1.png

学生认真听讲

紧接着,匡老师以“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为例,指明了这场讨论的错误性实质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匡老师与大家着重讨论了“哲学合法性讨论”存在的三方面误解,在他看来,对学科方法的反思应该致力于增强学科传统共识,而不是破坏它,甚至完全脱离西方哲学。

匡老师强调,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程度的“以西释中”:一种以胡适为代表,从西方某一特定流派出发剪裁中国哲学,这属于成见性的解释;另一种以冯友兰为代表,从普遍哲学形式出发书写中国哲学,这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释。

最后,匡老师用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并耐心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疑问。通过本次讲座,我们不仅认识到方法的运用不存在中外之分,还对“以西释中”这一哲学研究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哲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撰稿人:范佳楣  

   审稿人:孙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