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第十六届“勷勤论坛”分论坛之王文方教授“如何说不可说”专场讲座

2023-10-23 10:33: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10月16日下午,山东大学王文方教授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做了题为“如何说不可说”的学术报告。此次活动是华南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是第十六届“勷勤论坛”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分论坛的专场讲座之一。

 本次讲座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胡扬博士主持,出席活动的嘉宾有熊明副院长、赵艺教授、高贝贝老师、华南农业大学蒋正峰老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陈智斌老师等。

 讲座正式开始前,胡扬博士简要介绍了王文方教授。王文方教授曾长期任教于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数理逻辑、逻辑哲学、形而上学、语言哲学、形式化知识论、分析佛学、人工智能哲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image.png

1 主持人胡扬博士介绍王文方教授

 在本次讲座中,王教授从哲学史切入,介绍了不同时代和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哲学家关于“不可说”思想,诸如柏拉图、老子、龙树、普罗提诺、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都谈论过“不可说”。

 随后,王教授探讨了两个“不可说”问题。第一,王教授介绍了几个一般性说法与一个特殊性说法,来说明“为什么(有些或所有)事物不可说”。第二,王教授介绍了“不可说”的涵义、世俗谛/胜义谛和关于“不可说”的两个互相抵触的直觉的困惑,以此来解释“不可说是什么意思”。

 紧接着,王教授分享了五种常见的看法:Priest & Garfield的双面真理论、语言学佐证的肯定断说法、部分禅宗流行的沉默法、言它法或棒喝法、佛经中的寓言(譬喻)法、中观应成和自续两派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王教授提出了当代的逻辑模型论方法。令DC是由世俗谛中的事物所形成的集合,DU是由胜义谛中的事物所形成的集合,那么,DU⊆DC或DU⊂DC。从世俗谛的角度看,日常事物不但存在,而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关系。令IC是一种这样的世俗谛看法。DC、DU和IC共同形成了一个我们所谓的“模型”(mode)。在世俗谛与胜义谛模型基础上,阐述建立在此模型上的多重赋值语意论(Plurivalent Semantics)。

 王教授认为,透过模型论而去说明为何“空则不可说”(所有试图谈论胜义谛的语句都不为真),能够启发他人。这些说明并非直接谈论胜义谛中的任何事物(因为胜义谛中没有任何事物),而是在传达胜义谛(DU)与世俗谛之间的关系,以及传达胜义谛与我们的语言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该多重赋值语意论是Priest新进提倡的多重赋值语义论(pluri-valuation semantics),不同于传统的多值语义论(many-value semantics),从中我们还能解析中观哲学背后的逻辑是否可信。并且,从逻辑上看,多重赋值逻辑允许“基本语义值”为任意多个,也允许一个语句有二或更多个语意值,逻辑学家因而可以仔细研究各种的多重赋值逻辑系统的性质。

image.png

2 主讲人王文方教授作报告

image.png

3 与会人员认真听讲

image.png

4 参会同学认真听讲

 讲座尾声,王教授积极回应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场互动热烈,整个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勷勤论坛再度相聚!

image.png

5 熊明教授提问

image.png

6 与会嘉宾提问

image.png

7 参会同学提问

image.png

8 王教授耐心解答疑问

撰稿人:李晓宇

摄影人:张楠

审稿人:胡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