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行“社会工作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学术论坛

2023-11-09 15:33: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2003年10月28日,“社会工作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论坛在我院211讲学厅举行。本次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并邀请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演讲。每个演讲嘉宾在其主题演讲之后,均与现场师生进行进一步的分享互动。

论坛开幕式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丽芬老师主持,张老师表明了召开本次论坛的目的和意义,并向大家一一介绍了出席本论坛的各位特邀嘉宾。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蓝宇蕴教授向论坛致开幕词。 

图片1.jpg

蓝宇蕴老师致辞


图片2.jpg

张丽芬老师主持论坛

第一位做主旨演讲的特邀嘉宾是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解教授以“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从三个方面为社会工作专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她指出,社会工作者应明确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解决服务对象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参与合作网络,提升合作能力。谈及参与基层治理路径,解教授强调,社会工作者应重塑基层社区共同体意识,并赋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面向未来,解教授提出了构建大“社会工作”专业格局的展望和期待。

图片3.jpg

解丽霞教授发言

解教授分享结束后,谈子敏老师向解老师请教了“我们如何获取居民信任”这一问题,解教授表示,社工应深入挖掘社区中的共同利益,通过共同利益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以此加强社工和居民之间互动的紧密度,同时强调,要以共同利益为锚点服务好社区居民,以此获取居民的肯定和信任。 

图片4.jpg

谈子敏老师评议

提问环节结束后,万思齐老师对解教授的演讲进行点评。万老师表示,解教授的演讲明确了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定位,即社工既是社会服务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促进者,同时还认为,解教授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思路,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片5.jpg

万思齐老师评议

第二位特邀主旨演讲者是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关冬生理事长。作为医务社会工作领域资深的专家,关理事长首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疗服务;接着从更加具体的方面介绍了医疗机构内的临床社工服务,其中包括社会工作部门及其相关的岗位设置,以及社工人员的职责与资质、社工的主要任务等;最后指出了医务社会工作面向的重点人群和领域,如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精神健康患者等。

 图片6.jpg

关冬生理事长发言

彭杰老师就关理事长的演讲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关理事长的演讲增进了同学们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提示,社会工作在医务领域大有作为,同学们有必要深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图片7.jpg

彭杰老师评议

第三位特邀演讲嘉宾为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的段鹏飞秘书长。段秘书长以“社会工作者参与城中村治理的现状与反思”为主题,介绍了“五社联动”政策背景下的城中村治理。段秘书长指出,城中村治理面临工作难度大、参与保障不齐全等问题,并提出城中村治理的四点反思,即服务倡导不力、社会服务支持网络不足、对服务复杂性及其难度认识不足、忽略了对实务的深入研究。

图片8.jpg 

段鹏飞秘书长发言

刘学勇老师就段秘书长的演讲进行了点评。刘老师表示,自己在城中村接触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因而,对段秘书长的演讲深有体会;同时表示,如何将段秘书长提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将社工行动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更好帮助城中村居民们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图片9.jpg

刘学勇老师评议

第四位特邀演讲嘉宾是北京大学的王思斌教授。王老师强调在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王老师首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市域社会治理的地域性、问题和参与主体的内容;最后提出了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即从“聚合”到“整合”,这是提升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综合能力、实现各方力量整合的路径,并进一步指出,建立综合性、结构功能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形成具有管控、协商和服务功能的治理共同体。

图片10.jpg

王思斌教授发言

王思斌教授演讲结束后,黄丹老师进行了评议。黄老师认为,市域治理要从碎片化“聚合”走向“整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各方既有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又要注重协同前进;同时更要注意国家政策对社工的要求,社工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才能在时代中有所作为。

图片11.jpg

黄丹老师评议

至此,论坛上午场的演讲与讨论圆满结束。下午2时,下午场的主旨演讲准时开始。首先,主持人张晓红老师对各位专家表示欢迎,接着表达了对下午论坛的期待。

图片12.jpg

张晓红老师主持论坛

下午场第一位特邀嘉宾是中国社科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赵一红教授。赵教授以“新格局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展开演讲,并首先指出,当今的时代格局是,党的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路径。赵教授接着阐述了新时代下社工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其中,着重强调人才培养模式应始终贯彻“适应性,全面性,有效性,适用性”的培养理念。赵教授最后提出,要探索出一个具有完善支持系统(包括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图片13.jpg

赵一红教授发言

曾东林老师就赵教授的演讲进行了评议,并与赵教授探讨如何解决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出的问题。赵教授表示,这个问题属于普遍性问题,在各行业都存在,但作为刚起步专业应该更加重视。从顶层设计来说,可以从四个机制出发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从政府角度出发,应该拓宽人才就业渠道,让多种类型的人才实现融合性的发展。

图片14.jpg

曾东林老师评议

第二位特邀演讲嘉宾是民政管理干部学院的王婴教授。王老师从宏观角度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启示,强调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要有理想、有方向,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王老师进一步指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国家认可和推动、社区为本。王老师最后就当今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者需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进行了分析。

图片15.jpg

王婴教授发言

陈香君老师就王老师的演讲进行了评议。陈老师表示,社会工作专业来自国际传入,而如何让社会工作扎根中国社会,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很重要的议题。陈老师表示,王老师提出的反思让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学术还是事件的研究,并不能只用西方理论来看中国实践,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完善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的配套设施和理论研究。

图片16.jpg

陈香君老师评议

下午场的特邀第三位特邀嘉宾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马凤芝教授,马老师以“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社区工作专业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题进行了分享。马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在社会转型、社会治理与社区工作体制改革三个层面上,马老师强调要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健全社会福利传递系统。同时,以“五社联动”构筑体系化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社区工作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治理基层社会的效益。 

图片17.jpg

马凤芝教授发言

陆小媛老师就马老师的演讲进行了点评。陆老师表示,马老师的观察印证了自己十年间参与社会工作的历程,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推动社区工作现代化资源化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提升,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进而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走向本领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图片18.jpg

陆小媛老师评议

下午场的第四位特邀嘉宾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顾东辉教授。顾老师以“社会工作长项视角”为主题,介绍了其核心观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其中,顾老师解释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特性,并强调社会工作是一个人境共优的专业,其多维功能包括利他、优境和强己,强调整体性是社会工作的最大长处。最后,顾老师提出社会工作者应保持本真,注重个人修养,并介绍了提升社工人能力的方向。                  

图片19.jpg

顾东辉教授发言

谈子敏老师就顾老师演讲进行了点评。谈老师认为,顾老师从两个层面提出的解释对青年师生有很大启发,一项是长项视角的清晰解释,另一项是长项视角对社会工作领域的帮助及其如何在实务中发挥优势;谈老师最后指出,在职业社工自身满足了社会需求后,社会也会给予相应的认可与回报。

图片20.jpg

谈子敏老师评议

第五位特邀嘉宾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蔡禾教授。蔡老师勾勒出一个由社区社会结构、社区空间结构、社区社会过程、国家社会关系等分析维度构成的,基于整体主义立场的社区治理研究框架。蔡老师强调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理论思维和掌握研究方法,强调微观社会工作与宏观社会工作的结合,意味着社会工作者要针对案主开展专业性工作与案主所处社区、组织或其他社会场域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其管理工作实现有机相连。

图片21.jpg

蔡禾教授发言

蔡老师演讲结束后,孙中伟老师进行了评议。首先,孙老师表示,蔡教授的理念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对集体主义立场下的社区建构,社区服务实践具有启发意义。其次,孙老师认为蔡教授的思考对于探索中国多元化系统化的社区发展走向同样具有建设性意义。

图片22.jpg

孙中伟老师评议

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本论坛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也拓展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本次论坛特别感谢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也特别感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同学的大力支持。

图片23.jpg

论坛会现场照片

 

来稿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工系

撰稿:社协秘书处成员

初审:张丽芬 蓝宇蕴

复审:卢  

终审:谭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