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社会·思想」学术月暨第三届「哲学月」之第三届本科生哲学论坛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致知哲学社组织,余慧元、张云翼和马兵三位老师主持,胡扬老师总结。熊明、许雪涛、刘体胜、杨尚辉等多位老师出席,给予选手们宝贵的点评和意见。
首先,学院副院长熊明教授发表开幕式致辞。他提出本次哲学论坛的开展能够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术热情、给予同学们学术指导,给同学们搭建了成果展示的平台,对于思维品质、审美品味、合作精神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此,熊明教授对为论坛顺利举办作出贡献的老师和同学表示了衷心感谢。
1 熊明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上半场以外国哲学为主题的汇报活动由张云翼老师主持。首先,21级郑宁欣同学进行主题为《通向idea的道路——现象学视域中的柏拉图》的汇报,以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和视角解读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颇具创新性。余慧元老师评价其研究视角独特,如能不限于认识论而兼顾本体论,该研究将更上一层楼。
接着,21、22级的黄嘉慧、吴丹菁、区倩欣同学向我们展示她们的汇报内容:《癫狂之喜与迷狂之爱——重思尼采对形而上学之批判》,试图论证尼采的学说是“形而上学”之新的开始。余慧元老师指出,该汇报颇有力度,是对柏拉图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十分大胆的诠释,如果可以更明确“形而上学”概念的定义,研究将会更有说服力。
第三组陈嘉怡和吴淏同学汇报了《用主体内部的意义感摒弃虚无主义——对尼采克服虚无主义不彻底性之再回答》。余慧元老师点评其问题意识很强,指出主观零散的情感体验能否真正对抗虚无主义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随后,21级易芷娴同学向我们汇报了《论胡塞尔现象学中纵意向性对横意向性的作用》,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论证、展示了纵、横意向性的关系。张云翼老师评价其研究偏向基础性研究,很有利于理解现象学“一”和“多”的关系,鼓励易芷娴同学多去读读关于发生现象学的文章。
2 易芷娴同学开展汇报
最后,徐曼琦、张淑怡和张煜同学进行了他们的汇报《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他们从《理想国》《斐多篇》出发,带领大家探索了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分析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余慧元老师评价其研究动机很好,给予今人以启示,美中不足的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 “灵魂”概念的厘清。
3 评委老师专注倾听同学汇报
上半场结束后,许雪涛老师提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能更集中展现自己的创见、使更多听众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意图,会更加有针对性,为下半场精彩论坛的开展提供宝贵指引。中场休息时,老师和同学们在品味茶歇小食的过程中三五成群,相谈甚欢。
4 茶歇时光
下半场论坛以中国哲学为主题的汇报活动由马兵老师主持。首先,由21级胡泰浩同学带来他的汇报《论王阳明的“戒惧”思想》。胡泰浩同学的汇报多加引证,内容详实。刘体胜老师评价其结构明朗、阐述得当,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建议如能再加强一下“‘戒惧’思想”与“‘戒惧’之念”之概念的厘清和区分,文章将会更加全面。杨尚辉老师评其问题意识明确,可对王阳明学说之本体面向加以更深解读。
随后,22级赵晨、姚昕言、何焱同学进行以《从〈逍遥游〉到〈齐物论〉:浅论庄子的生死观及现代意义》为题的汇报,运用文本分析法展现了庄子超然的生死观及其独特魅力。在场同学提出“‘道’‘气’是否皆为本原”的疑问,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
紧接着,21级吴文麒同学作出题目为《〈老子〉“绝圣弃智”辨》的汇报,从学术史的角度与文献考证开始谈起,向我们展现了他对老子“绝圣弃智”思想的独特视域,广受老师们的肯定和好评。
5 吴文麒同学开展汇报
最后一场题为《被遮蔽的面向——马克思主义与从卢梭开始的对政治异化的历史考察》汇报由21级的熊韦城同学带来。熊韦城同学对近代政治异化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分析。余慧元老师提出,如能将概念进一步厘清,将“人”与“国家”之“异化”加以区分,将有利于研究的深化。
6 刘体胜老师点评
论坛临近尾声,在老师们认真的讨论之后,本次论坛的获奖名单被正式公布。易芷娴、吴文麒同学并列获得一等奖。胡扬老师对所有的获奖选手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本次哲学论坛发表了总结讲话,向大家提出了鼓励,也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大家汇报中可以改善的共性问题,给听众和选手以极大的启发。本次哲学论坛活动在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7 获奖同学、论坛工作人员和老师们合影留念
撰稿|郑欣妍
图片|致知哲学社
校对|刘瑞敏
初审|陈思婷
复审|许雪涛 孙楹
终审|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