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红教授莅临我院作题为“康德‘以太演绎’的体系性旨趣与现象学意义”的学术讲座

2024-04-10 11:45: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2024年3月25日晚,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座“康德‘以太演绎’的体系性旨趣与现象学意义”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教授方向红主讲,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哲学专业教授刘凤娟主持,学院多名教师及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1.jpg

1 主持人刘凤娟教授

  首先,方向红教授提出了本次讲座所关涉的三个根本问题:一、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是否存在漏洞?二、在康德那里从形而上学到物理学之间是否需要过渡?三、这种所谓的“漏洞”以及“过渡”与其《遗著》的关系是什么?

  然后,方向红教授分析了康德学界多位学者就该问题发表的各种不同看法,这就表明“学者们至今没有能够就这种悖论性的情形达成一致,并且因此没有理解康德《遗著》的本质”。在方向红教授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和物理学之间有一个漏洞需要去填满,而对这一漏洞的填满就是从一种系统到另一种系统的一种过渡,这种过渡又与康德《遗著》中的“热素/以太”(Warme/Aether)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2.jpg

2 主讲人方向红教授

  虽然在当时物理学界之风向改变的影响下(光的波动学说较粒子学说暂占上风,因而作为光粒子之传播介质的以太学说暂被雪藏),康德突然停止了对于《遗著》中“以太演绎“的写作,但是方向红教授认为这丝毫不影响其价值。因为”热素“是某种作为物理学对象的物质,它是把所有活动力整合进一个经验的基础,同时也是对于一切经验之统一的基础。在证明热素的过程中,康德认为我们要在某种先验的层面来考察它,虽然一方面它是一种理论设定出来的对象,但却又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实在性,同时它还是一种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的东西。

  为了回应给这种构想热素的方式扣上“非批判”帽子的人的责难,方向红教授指出,首先,人们虽然无法获得关于热素的直接经验,但是对其却具有某种不确定的知觉(unbestimmte Wahrnehmung);其次,热素仅仅是在现象意义上具有实在性的,而在本体的意义上却并不具有实在性。

3.jpg

3 讲座现场

    然后,方向红教授引入了学界对于“以太演绎”的两种观点:一、整个体系根本不存在任何漏洞,因而这样的一个演绎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二、虽然这个演绎有价值,但其方法有着“非批判”的要素因而有摧毁整个体系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方向红教授主张走第三条路,即承认“以太演绎”有着修补整个体系漏洞的意义,但同时认为其引入了一个居于现象与本体、形而上学与物理学间的“形而中学”领域。被实体化了的时空、作为世界材料的“热素”等对象便位于其中。方向红教授认为,康德通过对于这种居间领域的研究进入西方哲学较少涉足的动力学领域,而这种对于动力学的研究却恰恰是中国哲学的长处所在,因此这就给予我们一个审视中西哲学之差异的全新视角,同时也为中西哲学的汇通打开了新的可能。

4.jpg

4 与会人员

  讲座最后,刘凤娟教授对方向红教授的讲座做了简要的总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后现场师生与方向红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方向红教授就“’以太演绎’对于体系的填补是否会将大家对于康德的理解导向唯物主义”、“演绎之方法是否有独断论的风险”、“以太是否可以作为决定物理学学科中意义之显现的先天概念而被得到理解”等问题进行了悉心的解答。

  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撰稿:刘彦麟

图片:何昕璇

初审:陈思婷

复审:刘凤娟 孙楹

终审:熊明